會看這部電影很大的理由是因為喜歡原著和動畫版的關係~
下面是摘自wiki的故事簡介:
由於收到外祖父的訃報而前去奔喪的30歲獨身男河地大吉,
與一個小女孩相遇了。
女孩名叫鹿賀凜,
是外祖父的私生女。
並不願意接納凜的眾親戚提議將凜送入社會福利機構,
而反對此提議的大吉決定由自己來撫養凜。
自此,
笨拙男子和堅強少女的同居生活開始了。
常常會有觀眾抱怨電影和原著如何如何不一樣的情況,
不過我一直覺得電影跟漫畫或動畫是不一樣的載體,
所需要的表達方式、節奏的呈現自然也不會一樣,
就《うさぎドロップ》(白兔玩偶)的改篇來說,
我還蠻滿意這部的改篇的~
原著的大吉其實是一個看起來有點老氣,
卻沈實穩重的角色,
電影版的大吉選角上相對而言感覺卻比較年輕,
所以為了加強劇情的說服力,
而讓大吉變成一個有點熱血、浪漫又愛逞強的年青人亦很合理啊~
會對著雜誌上的模特兒幻想,
然後後悔或燃起鬥志,
這樣浪漫又熱血的個性或許會讓喜歡原著的人產生落差感,
但在選角層面和增加戲劇性而言來看,
卻讓電影多了些笑點呢~
電影的觀眾不必然地會是原著的讀者,
所以在原著的基礎上加以改造,
讓故事在一部電影裡的時間內發展得更合情合理,
才是電影對觀眾負責的做法呢~
很喜歡電影裡原著所沒有的大吉被叫回老家,
然後面對旁人質疑他到底能不能真的好好照顧小凜那一段,
的確,照顧一個小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
一個獨身男人要照顧一個6、7歲的小女孩,
這樣日後交女朋友的時候,
一定會面對很多困擾吧!?
光憑一時的衝動和熱情就去照顧一個生命的話,
這樣也是很不負責任的事~
君不見多少人憑著一時的衝動去養寵物,
最後卻棄之不顧的故事嗎?
我覺得那位看起來很不討喜的大姐所提出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~
她也不過是真的擔心小凜受到傷害,
也想讓大吉有所退路才提出這樣的建議罷了~
這段劇情讓開端看起來熱血過頭的大吉看起來更有深度,
會去思索、有內心掙扎的男人讓人覺得這樣的角色更像一個真實的人~
養兒育女的辛苦,
有時真的不足為外人所道,
所以一開始的時候大吉媽媽說的:
「你不知道我為了小孩犧牲了多少?!」
才會一直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的眼前:
為了送小孩上托兒所而遲到、
為了小孩而選擇調職,
受到旁人質疑為什麼要犧牲的是你?
又或者是沒有注意到小孩發燒,
不知道如何照顧才好的時候,
那種無力感、辛苦,
是只有在面對事情發生時才能了解的~
可是這些犧牲並不是毫無價值的,
因為小孩回報給照顧者的那份無條件的信任,
「那孩子一定是知道會有人來拯救自己吧!」
才會讓大吉不禁落下男兒淚,
亦都是這樣的愛,
才會讓大吉的同事後藤小姐說出:
「就算是跟小孩一起的時間,也是我的時間啊!」
這樣子的話來~
我很喜歡電影裡小凜和幸樹偷跑到幸樹爸爸墓前去作告別這一段~
不論是多小的孩子,
親人的離去必須地會在他們的心中留下傷口,
很多事也許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出來,
並不代表他們不知道或是沒有感覺,
小孩子的心也和大人一樣敏感,
所以有時也會包容大人一些不合理的行為,
可是他們也擁有能讓自己成長的力量,
會告別過去和傷痛面向未來,
小孩也是很堅強的呢~
也許生命就是這樣的生生不息,
才讓人覺得動人吧~
讓我送上CLANNAD的名曲小さな手のひら(小小的手心)收尾吧~